社區「動」見真章?-旗艦社區參與心得分享
謝登旺,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 教授
一、前言:
社區是我們日常居住的場所、也是人際關係所由起、情感信任所由生、終身居住所由在,換言之,除了居住之外,它踐履了交往、合作、互助、情感、道義、學習…等功能。平日它有了人際的「互動」、當累積許多的「活動」之後,也許也造就了社會的「脈動」,或許我們從「社區」觀察起,它是社會具體而微的縮影,國家社會的許多「變動」,也許都可以從小小社區的「趨動」看出一些端倪,或許吾人可說小地方大地方道理相通,它們不就是彼此「牽動」著嗎?對於現今社會「變動」一日千里,且太多事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激動」,終究會想到事情何以致此?有些事或「現象」它原本不該發生卻發生了?例如: 人與人之間應信任、關懷、照顧,但卻處處充滿著懷疑、冷漠、冷血、無情,甚且更進一步滿佈仇恨、鬥狠、殺戮?天生使然亦或環境造成?如係後者定與家庭或社區有關?試想一人如在正常家庭優質社區成長,從小到大一定教「忠」教「孝」教「仁」教「愛」,講「信」說「義」言「和」致「平」,怎麼可能成為不忠不義,鬥狠逞惡之人?環境之為用大矣哉!而社區正是人類最親近的環境,每個人生於斯,長於斯,學於斯,養於斯,一切有關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做生意」的許多觀念、想法或許都會因在社區耳濡目染而得,如說「人造社區」那麼「社區」實際上也在「造人」,因此國家社會如要有正常的國民或公民,就得好好經營、耕耘社區,讓它成為一個樂土,使得在這裡生長、工作、學習、生長的每個人都有正常的身心、寬廣的胸襟、憫人的心腸、正確的觀念,所培育者不只是一升斗小民,而其實也是一優質的公民,社區影響之大由此可知,是以有識者當以經營社區為首務,並將投入社區服務視為功德,造福自己也福報別人。有鑑於此,本文旨在倡議社區之優質經營,應興應革何止萬端,先舉其犖犖大者,呼籲有識有司大家共同注意及此,也為目前已投入甚多而成績斐然之人士致上敬意,並希以優質社區為學習典範,所有社區仿效無妨,眾人皆一心共同營造一良善之社區。職是,僅再將愚見所及相關議題分作討論如次,尚望有識教之。
二、社區的「人力資源」理應來「牽動」
任何組織所以能將組織的機器運作自如,其因有人能駕馭機器之故。同理,如果社區比擬為一大機器,就需有許多的人要來研究如何能駕駛它。或許駕駛有許多種,有老駕駛、新駕駛,老手、新手、有經驗、無經驗,但新手也可以培養它的經驗累積,而這許多駕駛人力在那裡?就靠平日注意養成,免得人到用時方恨少?這些人如果能將它的資料連接起來就是人才庫,其實也是社區的「人財」,它是資本的概念。如以一般的社區而言,區分為領導人才、管理人才與執行人力,各有專長各職所司,各司分工,如此才能開動社區這樣的大車,駛向正確的方向。茲將以上所說的幾種人才,圖示如下(圖一)
村長
理事長
鄰長
組長
志工
社區民眾
領導
人才
管理
人才
執行
人才
心動
↓
帶動
感動
↓
自動
被動
↓
主動
圖一、社區之人才金字塔
從上圖中可知,社區中的領導人才,如村長、理事長需願為社區永續經營,而打拼之心願謂之「心動」,包括願景、使命、目標的敘述或勾勒,而能適時將此些理想「帶動」起來,將它交付給底下的幹部去負責推動,此際擔任管理角色的社區幹部,包括鄰長、協會的組長,因為受到社區領導者的精神感召而心生「感動」,從而也發心一起努力打拼社區未來,而不待人強迫,全是為社區而「自動」自發。但社區要動起來除了上述二類人才,尚且不足以成事,它必須有廣大的群眾基礎來支持,包括許許多多的志工個人及團體,大家打破了在政治文化上的冷漠與「被動」心態,改以「主動」積極的態度,為社區的美好未來而全力以赴。但社區的人資面還是呈金字塔之型,領導者少,管理者其次,最多者為底層之執行力,仍有著精英及大眾之區分,乃不得不遷就現實也,但在金字塔裡頭的人資仍須仰賴有心之領導者在平時抑或特別時機努力想好培植計畫,方能將人才蔚為大用。社區人資「牽動」之道理在於此。
三、社區的「公共事務」怎麼去「推動」
社區由眾多人組成因而有許多因應而生的公共事務,包括社區的公共問題、公共議題、公共利益、公共決策…等,不勝枚舉。在過去比較未開化未文明的時代裡,或許許多多的事情,只要族長、酋長、村長等領袖一句話即拍板定案,此即德高望重之人,但現代社會民智已開,許多問題產生要如何解決恐不是一人說了算,大家都會有話說,都會想參與,都想表達一下見解,這就是所謂的「民主」,意即人人做主,而進入民主國家最重要的就是訂定章法,沒有章法等於沒有了行事的準則,所以社區不能視章法為無物,而如如「不動」,反而該定的相關章法逐一按程序訂出,而且年復一年再依實際環境變化加以「變動」修訂,以應時勢之需。而規章制度中包括各職位人員的產生及去職辦法、組織章程、會議規則、內部採購辦法、財產管理規定…等不一而足,它可能在村辦或發展協會都可以分別有各自的規章,有章法之後,從而行事以此為據,當不致生亂事。
其次,有了章法之後,依法運行,任何行事,依社區內「法」,而據以擬妥計畫,本計畫而執行,執行後知檢討,此乃計畫-執行-考核「三聯制」之精神與實際,不可不察不可不用,照章法行事,定不混亂。此外有關社區之公共事務如何去決定要不要做?如何做?端賴「決策」的方式,既然已至民主時代,社區之事就不能聽由一人「決定」,故要學會召開「社區會議」,列出議題,經討論共決後,依決議項辦理,以上有關社區的民主、決策、運作方式均是現代社會最新「脈動」所在,大家都這麼做,沒有理由咱們社區違逆潮流而反其道而行。職是,社區之事掌握時代之「脈動」及趨勢之後再為「行動」,如此行動不至於引起爭議,乃能立於不敗之地。
其三,社區公共事務經驗,貴在經驗傳承,故如何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參考資料,應是現任的工作者必須擔起的責任。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以有關社區的任何動靜態資料、來往文件,包括與各部門過往的公文書,累次會議的會議紀錄,任何的活動資料,包括計畫書、執行紀錄、檢討紀錄;公家財產冊、人員清冊,社區歷史等文件...等,不須一一列舉,各應有專人負責、蒐集、整理、保存、建檔,俾將來必要時將其創新應用,此類似以知識管理的概念與方法為之,故平素要一一掌控、任何一種「異動」之因素,加之記錄,並隨之在相關資料上「更動」,使資料永遠維持最新最佳的狀態。是以社區所有「公共事務」之事項,藉由辦法方案→執法執行→檢討保存等三道程序進行,方能利社區永續經營之需,故有識之社區領導人士不得不戳力「推動」之。
四、社區的「發展障礙」迅速去「搬動」
社區的發展難免滿佈荊棘,有些因之形成障礙所在,而障礙來源有的是先天的,即是自有社區的歷史以來即出現而至今仍未改變,有些則是後天的,也就是因為大家漠視敷衍,長久以往積非成是的結果,而此些障礙若不排除不但不能發展而且有可能造成社區的衰退,不可不慎,茲將爲社區發展故而須加以「搬動」的障礙,分析如下:
(一) 觀念上的障礙
社區的人士還在守舊、保守、抱殘守缺,始終不想求新求變,認為改變了一切都掌握不住,與其變不如不變,最起碼可以守住既有的一切,不變仍是最佳策略,但也常因觀念的守舊不求變阻礙了社區進步的機會,所以要先從改變社區人人觀念做起,使人人有新觀念以應時勢挑戰所需。
(二) 行事上的障礙
社區太多的公共事務要進行,太多的活動要舉辦,每件事情其實都要有周詳的計畫、嚴謹的執行與認真的考核,形成計畫-執行-考核之三聯制精神,而不是便宜隨意行事,沒有章法,全按自由心證或個人好惡及一己習慣為之,長久以往都將為發展的障礙,故必須加以改變。
(三) 合作上的障礙
一樣米養百樣人,當社區動起來時,必糾合群力號召眾人以為之,但因人性的基本好基因未見成熟,故許多的事到頭來有充分的分工,但分工後卻往往無法合作,人人不能打開心胸一切為社區著想,仍暗地裡鉤心鬥角,消極的不合作,甚且積極的抵抗抗爭,因此而成社區的根本障礙所在。故如何讓大家願心甘情願的放棄己見,開誠佈公的真心合作,乃大家可以努力的地方。
(四) 學習上的障礙
新的時代知識進化倍數、乘數成長,一時不學一日不學就會呈現落伍,而社區之人若自覺知識已足,不待再學習已可過一生,此乃錯誤之至。試想一個人而言,每天生活都面臨食衣住行育樂的需要,如果要生活的更好,每一項都可下工夫去學去研究。除此之外,社區尚有生計、生態、生產…所謂幾生有幸的事,而沒有一項可以靠不去精進的知識就能獲得許多?似應不至於如此,故只有透過學習才能開創社區發展所需之知識,如不學只有瀕臨失敗、衰敗、滅亡的邊緣或絕境。因此在社區落實終身學習是最佳的發展策略所在。
五、社區「活力營造」如何會「啟動」
社區是每個居民共同居住的空間,在這裡人親、土親,所以大家都希望社區充滿著「活力」,居民個個「活潑」,各有著參與不完的「活動」,也就是要社區開放出一條「活水」路,讓大家的情感能在這裡宣洩,眾人的意見能在此發表,每位的才能得在此發揮,大家想學什麼?想知什麼?想談什麼?想看什麼?都能夠在社區獲得應有的機會,所以要讓社區有「活力」營造之道,其一, 塑造終身學習的環境,讓每個人走出自己的家庭,在社區內進行「走動」式的學習,包括社區內的讀書會、討論會、各種會議、展覽、休閒安排、刊物、電腦教室、社區大學課程、文史工作室…在在都是作為終身學習的好場所,居民「走動」之後,也適可發揮「互動」的學習效果,讓彼此之間也都能從任何一人對方身上學到知識、常識、經驗等,使得社區內的生命充滿意義。其二,社區是緣聚的場域,只有緣起不會緣滅,多少人在這兒享受彼此間的地緣、學緣、業緣、姻緣、道緣、佛緣…,此因許多人本來在社區就可能是同根、同源、同鄉、同學、同道、同好、同姓、同宗、同事、同行,一同三千里,而終究又在社區就相遇相聚,營共同的「生活」,除此外,接下來的共同「生計」、「生產」、「生計」、「生命」…,「幾生有幸」的事,都要在社區發生,可以說「因緣俱足」、「一同千里」、「幾生有幸」而齊聚一堂,故要在社區中好好講求人際關係的喜與樂而臻最高境界,平時就要讓人際關係「轉動」,彼此關懷、關心、關愛、關照,將人性的美而發揚至高且大,如此得在無形中蔚為更大的「能動」,所謂團結力量大,由共同體所發揮的綜效,相信是任何力量都抵擋不住的,若因此再將此善的力量或動能,用之於社會、國家,相信是極珍貴的資產,因為社區是國家社會的基石,礎堅則國固,故努力做好社區的「社會資本」凝固工作,此其時矣!其三,社區文化的營造,蓋因無論鄉村或都市社區,或因地域有別,條件不一,或許造成發展程度不同,此乃事實問題,不待強加競比,可見一社區之貧富不一定在其發展條件優劣或資源掌握、與擁有之多寡,此乃物質之基礎,若有勝不一定是常勝。時至今日,吾人似可從精神或文化角度去論斷一社區之貧瘠與否,若說社區有文化與無文化,當然攸關社區之生活品質與生存素質,宗教家常呼籲要創造人間淨土、樂土,如說它能在社區實踐開來,讓社區經由不斷的營造,創造出文化的家園,讓人文氣息、藝術、音樂,直接進入社區每一角落,或為每個家庭、每個居民不可須臾離的「營養品」,使讀書的氣氛瀰漫開來,到處都有讀書聲,藉讀書能關心國事、家事、社會大小事,事事關心,人心自然善念起;此外社區對移風易俗工作也愈劍及履及,居民共同培養公共道德、孕育善良之風俗習慣,汰去奢侈、浪費、迷信、怪力、亂神,一切回到簡單就是生活,不走鋪張路線,不好大喜功,不打腫臉充胖子,並且在生活面做到簡單、清潔、迅速、確實的樸實生活,這樣的社區文化應是多數現代的社區居民所愛,故得由社區中的團體來「發動」,經過一段時間的熱身與運行後,也可以成為一種生活革新的「運動」,成為人人力行實踐所在。
綜合以上,社區的活力得由開展「終身學習」環境,精實「人際關係」與塑造「社區文化」,或許再將三者之中分別注入求真、求善、求美的基因加以「啟動」這幾把鑰匙,相信優質的社區距離不會太遠。
六、結語
社區所以成所以敗繫乎吾人心之所向耳,吾人若同心努力,在「人力資源」面努力為未來儲備「人力資本」,使「人財」庫飽滿無缺:在「公共事務」面訂定社區永續經營所需之典章制度,並且一切按制度運作,走上「法治」而遠離「人治」因素,並隨時以知識管理手法傳承經驗,則社區不致斷層;再者,好的社區在於有無優質的社區文化,故得營造一「社區文化化」、「文化社區化」之環境氣為,讓社區不再充滿銅臭、功利而是好禮、守義、知書達禮的人文化環境,使成為理想生活的好所在,人人若居於此,當不致因文化貧瘠而有搬家遷移之舉,以上幾者,只不過是社區經營或行動之犖犖大者,社區若真心要「動」,不妨從幾個重要面向開始「心動」,因心動而有計畫的「行動」,也因世界常在「變動」,今日社區的本地行動或許對全球而言也有機會「動見觀瞻」,誠摯呼籲各社區即時開展「動見真章」的具體行動。
茲以打油對聯以明吾人心志
右: 「社」會能量要你全力促動,
左: 「區」域小事從我心田奮起。
橫: 「動了」始知家鄉真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